张玉堂(相声第六代传人)

分类:名家堂    发布时间:2020年12月04日    点击:1931次

张玉堂(相声第六代传人) 陕西相声开山祖师 焦少海徒弟 张烧鸡 张玉堂 名家堂  第1张

张玉堂(1917.7.12—1998.1.5),原名张阔旺,外号张烧鸡,祖籍天津,到西安后结合西北民风民俗,逐渐形成了西北派的“迈”(豪迈),可以说是陕西相声的开山祖师。

1937年,抗日战争爆发,张玉堂等一批京津一带曲艺艺人陆续内迁来到西安,从街头卖艺开始。当时在游艺市场,也就是今天的民乐园附近,撂地演出。张玉堂本是说评书的, 来西安后一次他说拿手段子《李永春归天》连说六段,精疲力竭,大口吐血,落下重症,从此再也难以承受大段评书之劳累,为了生计改说相声。

那时候,说相声有随手打头的陋习,起先用钱板子,继而是扫帚,最后演变为用湿粗布毛巾打。而且是边说边打,以打在头上脆响来取悦听众。艺人们为了生活,一个个只好硬着头皮忍痛挨打。人们无可奈何地说,这是周瑜打黄盖,一个愿打,一个愿挨。张玉堂改行不久,又因劳累过度而嗓音失润,说起相声来常常是伸着脖子,非常吃力。瘦弱的身体,长长的脖子,没精打采,活像一只烧鸡。于是,无聊者给他起了个外号“张烧鸡”。为了吸引观众,对这个明显蔑视性的称呼,张玉堂不仅不予抗争,反而是笑脸相迎,甚至连预告节目的海报上也以“张烧鸡”署名。久而久之,这“张烧鸡”便成了他的艺名,知其张玉堂大名者则慢慢少了起来。

按江湖规矩,说相声必须有师承。张玉堂已经成名了,但是人在西安,不知道该拜谁为师。所以他专门回了趟天津,当时已故的名家焦寿海的徒弟杨少奎和张玉堂关系不错,也很欣赏张玉堂的艺术,所以由他出面代拉师弟,正式拜焦寿海为师。

拜师仪式后,张玉堂又回到了西安。1950年西安市文教局和市文联在易俗社办了两期文艺讲习会,张玉堂积极参加。后来他发起成立了西安市第四区曲艺联谊会,随后改为西安市第四区曲艺队。随着西安第四区改为新城区,这支曲艺队也改名为新城区曲艺队,演出相声、评书、杂耍等节目。

1951年,张玉堂随中央慰问团赴革命圣地延安为老区人民演出。1952年,又深入天兰铁路工地慰问筑路大军。1953年,张玉堂和赵文增代表陕西曲艺界奔赴朝鲜,进行抗美援朝演出,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。

1953年,从朝鲜回国后,在西安平安市场,如今的钟楼电影院前身,改进相声社中进行演出。1955年,以张玉堂为首的二十多位艺人,成立了西安市实验曲艺团。进行说新唱新,创作并演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相声作品。

张玉堂于1998年1月5日去世,他的徒弟有李文成、包文年、李文娱、许文跃,他的代表作有《怯算命》、《天兰路上走一趟》、《精打细算》、《小毛病》、《昨天》、《花床单》、《怪谁》、《酒令》、《飞油壶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