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宝璋(相声第六代传人下)

分类:名家堂    发布时间:2020年11月27日    点击:1010次

旧社会的相声有不少“荤口活”(即低俗不健康的段子),杨宝璋说他从学徒时起就不爱演这类相声,拿自己和别人的家人抓哏逗乐,等同于“骂大会”,但这类相声的手法很高明,也有可取之处。要借鉴这类相声的手法,去粗存精,为新相声的创作而用。马季的《海燕》就是借鉴了极低俗的传统相声《大娶亲》而创作出来的。现有的青年相声演员不学习、不研究传统相声,所以他们的相声就缺乏技巧性,没有趣味。

杨宝璋(相声第六代传人下) 河南相声先行者之一 杨宝璋 名家堂  第1张

师胜杰、杨宝璋

杨宝璋说,说相声特别讲究“活理”,即相声段子和“包袱”的合理性,要顺理成章,合乎逻辑,既在情理之中,又在意料之外。还要有可信性,不可牵强附会,胡说八道。“包袱”不是目的,而是手段。要给观众留有回味和启迪,既有娱乐性,又有知识性和教育性。

过去有句老话:“说十年相声也不够个听相声的资格”。只有鉴赏能力提高了,真正理解了相声艺术的深刻内涵和巧妙的表演技巧,才能把相声说得合情合理,耐人寻味。把握好相声表演的度,才能给观众带来高雅、健康的笑,笑不是目的,是手段,要给观众留有回味和启迪,既有娱乐性,又有知识性和教育性,这是杨宝璋一生的追求。

晚年的杨宝璋曾随淮南文工团赴江苏、安徽、上海等地演出,还多次与侯宝林大师同台,受到了观众及同行的一致好评。1993年应中央电视台之邀录了他的二十集长篇单口相声《刘罗锅传奇》。还与他的弟子余文光在河南电视台《七彩虹》、《梨园春》栏目频频上镜。1999年被中国曲艺家协会命名为建国50周年有特殊贡献的曲艺工作者称号,这也算是为他的艺术人生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。

杨宝璋(相声第六代传人下) 河南相声先行者之一 杨宝璋 名家堂  第2张

杨宝璋一生收徒十几位,有金文和、余文光、李慧桥等,在河南、安徽及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。

杨宝璋先生一生喜欢“文哏”相声(指有知识性的段子),如:《解学士》、《苏东坡三吃鱼》、《刘罗锅传奇》(原名满汉斗)、《小神仙》、《五行诗》、《文章会》、《孔夫子吃元宵》等。他一生所会三百多段传统相声大多数为“文哏”,他不善唱(柳活),但他匠心独运,改唱为说,表演风格独具魅力,堪称一绝,被业内人士所称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