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三立(相声第五代传人一)

分类:名家堂    发布时间:2020年09月17日    点击:1751次

马三立(相声第五代传人一) 相声泰斗 马派相声 曲艺世家 马三立 名家堂  第1张

马三立 (1914年10月1日-2003年2月11日),出生于天津市,祖籍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,中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。

马三立出生于曲艺世家,祖父马诚方是著名的评书艺人,擅说《水浒》,名躁一时;父亲马德禄是“相声八德”之一,又是相声前辈艺人恩绪的宠徒和门婿;母亲恩萃卿曾学唱京韵大鼓;兄马桂元师承李德钖,以擅演“文哏”段子著称。 家庭环境使他从小就耳濡目染,对相声艺术十分熟悉。在父兄的熏陶下,打下“说”、“学”、“逗”、“唱”的深厚功底。12岁开始跟随父亲马德禄学艺。他初中就读于天津市汇文中学, 毕业后因家境不好,辍学说相声。

1930年,马三立开始登台演出,拜周德山为师。周德山是马德禄的同门师兄弟,也是“相声八德”之一。马三立学艺,进步很快,视野也日渐开阔。他艺术功底扎实,有口皆碑,擅演“贯口”和文哏段子。解放前,他先后与耿宝林、刘奎珍、侯一尘、张庆森搭档,1947年还登上了天津大观园剧场的舞台,后来到北京,在华声电台和茶社戏园演出。

马三立(相声第五代传人一) 相声泰斗 马派相声 曲艺世家 马三立 名家堂  第2张

马三立、赵佩茹

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,马三立形成了内紧外松、有条不紊、表演细腻、含蓄隽永的风格。他这种风格独特的马家相声在曲艺迷中引发关注。建国后,马三立积极编演新相声,1952年主动申请参加赴朝慰问团,回国后加入天津广播曲艺团,致力于相声的整旧创新。此后近十年间,他参加赴朝慰问团文艺队并任副队长,后任市曲艺团副团长,还当选为市政协委员,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文艺工作者

1958年,马三立在“反右派运动”中被打成了“右派”,原因是指标由起初的4个增加到11个,由于人数不够,只好把他报上去凑数,使得他蒙冤,遭受了不少不公正的批判。在成为“右派”的19年间,他只说了3年相声,进行了长达11年的下放劳动,以及被关进“牛棚”做了5年的团煤球、打扫卫生等杂役。

马三立(相声第五代传人一) 相声泰斗 马派相声 曲艺世家 马三立 名家堂  第3张

马三立、王凤山

后马三立率全家离开天津,到南郊区北闸口村落户,务农亲耕了7年,不管是下放还是蹲牛棚,他从来没有忘记过背词,几乎每天早晨都要练上一番,身上的功夫并没有荒废。他平素沉默寡言,极少外露感情,但是就在成为右派之后,他竟然几次当众落泪,而每一次都是因为相声。

第一次1961年3月16日晚上,在天津东郊军粮农场,马三立已经下放到这里劳动了两年。这天晚上农场开大会,领导突然宣布马三立是摘帽右派了,可以返回原单位重操旧业。马三立当场落泪第二次是1961年3月24日,马三立阔别观众两年之后,在劝业场楼上天乐曲艺厅进行首场演出,台下暴风雨般的掌声持续了几分钟,久久平息不下来。面对阔别两年多而且如此欢迎、钟爱自己的观众,他以惯有的方式,向台下诸位频频作揖,人们终于静下来了。他喉间哽塞,尽量平和地说:“老没见我了吧(场内一阵应和的笑语声),我……病啦!”话音刚落,掌声再次响起,马三立不知不觉间,两行热泪潸然而下。